今年以來,寧強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的各項部署,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以打好“八場硬仗”為突破口,深化工業提速、農業升級、文旅點燃“三大行動”,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0.14億元,同比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5元,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8元,增長7.2%。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該縣聚焦“工業提速、農業升級、文旅點燃”三大行動,堅持專班推進與組合拳并舉,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業方面:深入開展遍訪企業活動,承乾工貿鋅鋁鎂鋼帶生產線建設、唐王天洋制藥擴建二期、干混砂漿生產線等7個項目已建成投產,詠德茶業羌州九月紅茶加工生產線、斯貝斯充電樁生產線、春匯公司啤酒灌裝生產線、葆宇興晟等項目穩步推進。深化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新培育“五上”企業20戶,摸排擬培育“種子”企業19戶,申報創新型企業5戶,儲備申報“專精特新”企業1戶,發展質效實現雙提升。農業方面: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積極開展抗旱減災,收獲小麥7.8萬畝、油菜9.8萬畝、馬鈴薯6.5萬畝,夏季糧油總產3.17萬噸。大力發展“五個農業”,以實施中藥材延鏈補鏈、茶產業提質增效等“十大工程”為抓手,持續壯大中藥材、茶葉、食用菌三大主導產業,實施中藥材發展項目28個,新建中藥材基地7.2萬畝;完成香菇生產8900萬袋;新建茶園0.41萬畝,改造提升茶葉初制廠9個,實施產品開發及加工項目4個。文旅方面:著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名片經濟、賽事經濟、康養經濟,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成功策劃舉辦羌家庖湯宴、壩壩宴暨農特產品展銷、第二屆羌族火鍋美食季等系列促消費活動。九臺山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漢水源旅游環線棧道、漢水謠民宿2期、巴山民宿酒店、“低空經濟+產業帶”創新示范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254.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和8%。
項目建設持續加力。該縣以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為引領,全力以赴打好擴大有效投資硬仗。111個縣級重點項目開復工90個,開復工率達81%;爭取到位政策性項目資金2.7791億元。初步謀劃儲備“十五五”重大項目265個,總投資972.32億元。印發《寧強縣重點產業鏈圖譜招商工作方案》,建立招商線索分級包抓機制,組建9個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接續開展外出叩門招商活動。上半年,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3個,總投資16.18億元,實際利用資金7.14億元,占年推進目標的139.51%,實際利用外資32萬美元,占年任務的66%;完成外資24.68萬美元,占年任務的61.7%。
城鄉融合縱深推進。該縣編制出臺《寧強縣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重點領域實施方案(三年計劃)》,印發《2025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實施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項目2個,更換管網90.6公里,戶內設施2296組。完成永惠家園南區棚戶區改造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校場壩、寧興花園等處雨污水管網8.6公里。完成城區供水管網改造4500米。加快推進氣化鄉鎮,新建燃氣管網7.5公里,新增覆蓋天然氣2305戶。深化“千萬工程”經驗運用,統籌1206萬元資金支持5個省級示范村和15個市級重點村完成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改造衛生廁所73723座(覆蓋率達86.5%),清理生活垃圾2231噸、疏浚溝渠726公里。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該縣大力開展“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行動,降低企業時間、融資、用人、經營、機會、求助“六個成本”,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小時,融資擔保費率降至0.5%以下,“水電氣”報裝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在園區設立全縣首個“稅費服務驛站”;規范執法行為,公示檢查事項38項;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710戶,市場活力持續迸發。深化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儲備瞪羚企業2戶,征集“揭榜掛帥”技術需求2項,新增科技成果登記5項,91名科技特派員覆蓋213個行政村,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