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緊扣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三市”目標,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質效雙增的良好態勢,圓滿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主要指標穩增。實現生產總值1471.88億元,增長9.5%、增速居全省第2位、連續七個季度穩居全省前三。規上工業增加值494.01億元,增長14.5%、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增速居全省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3億元,增長11.5%、增速居全省第3位;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9億元。
——發展質量向好。地方財政收入49.96億元、增長9.5%,其中稅收收入占比74.8%、高于省上下達任務4.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利潤增長15.2%,企業效益持續好轉。軍民融合產業產值增長20%,高于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8.7%,創新驅動能力不斷增強。新培育“四上”企業436戶,市場主體達19.24萬戶、居全省第4位。新增陜西名牌18個,質量工作獲全省優秀等次。
——縣域經濟共進。6個縣區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漢臺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在全省縣域經濟監測考評中,城固、南鄭躋身“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勉縣上升13個位次,洋縣和留壩均上升10個位次,鎮巴上升8個位次。
——民生事業扎實。全年民生類支出280.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0380元、10088元,增長8.5%、9.3%,增速居全省第1和第3位。全市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7.96%下降到5.15%。全面完成234所義務教育學校改薄工程。醫療醫保聯動改革得到中省肯定。五項社會保險參保率均達98%以上。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4天,同比增加25天、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域水質保持優良,水環境質量居全省前三。
——對外形象更靚。以高鐵、高速、機場為骨架的立體交通網絡暢聯全國,漢中海關獲批設立;全國首屆健聯體高峰論壇、貧困人口慢病簽約服務現場推進會在漢中召開;“漢風秋月”中秋晚會、“天漢傳奇”實景演出廣受好評,天漢濕地公園醉美蘆花成為“網紅打卡地”;話劇《四葉草》、微電影《守護》等“漢中故事”傳揚全國;國際留學生感知漢文化活動聯通中外;首屆朱鹮國際論壇、全球創新創業教育論壇暨產教城融合發展論壇、全球旅游推介暨世界旅游小姐總決賽成功舉辦,漢中進入“高光時刻”。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壯大支柱強引領,三次產業協調并進。通過優化布局明晰發展路徑,創新機制強化園區承載,完善政策聚集資源要素,招大引強培育骨干企業,推動“六大產業”加快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8:46.3:37.9調整為14:47.7:38.3。工業經濟提速增效,規上工業總產值1580.08億元、增長17%;裝備制造、現代材料、高品質食藥三大支柱產業產值1359.61億元、增長17.4%;21個重點工業園區營業收入1163億元、增長15%;工業投資增長40.2%,同比提高35.4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53%,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F代農業穩步推進,農業總產值363.23億元、增長3.7%;糧油生產保持平穩,十大綠色農產品基地持續壯大;60余家農業企業入駐京東云倉,市外開設農產品銷售門店350余家;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80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達20個、居全省第1位,山茱萸、杜仲葉、天麻、西洋參被列入國家藥食同源目錄;洋縣成為全國有機產品十佳縣,“城固獼猴桃”率先認證出口歐盟;振興鄉村產業服務公司組建運行。旅游三產活力顯現,天漢文化公園、漢山景區等26個市級文旅項目完成投資92.5億元,興漢新城文化旅游核心區局部展示,留壩棧道水世界建成4A景區,培育“漢家樂”27家,全年旅游總收入306億元、增長32%;寧強被評為全國首批國民休閑旅游目的地和陜西省全域旅游十強縣。京東云倉及城市倉建成運營,10個貧困縣區創建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村級電商站點實現全覆蓋,電子商務交易額列全省第3位。
(二)推拉結合抓項目,發展支撐更加有力。深入開展項目建設主題年活動,以項目動態管理為抓手,堅持半年一考核一調整,加大對投資增速、進入市級盤子項目和產業項目、重大項目的考核權重,著力形成“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倒逼機制,項目建設加快推進,472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31億元,占年計劃的109%;全年引資到位735億元、增長18.5%,實際利用外資3067萬美元。產業項目方面,航空零組件制造、邦華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源總成、汽車電控節能變速箱生產線、陜鋼廢鋼回收加工等項目竣工投產,陜飛擴能配套、天谷藥業中藥材加工及物流、豐泰紡織工業園等項目有力推進,漢鋼集團短流程煉鋼、漢王藥業遷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交通項目方面,漢中至巴中高速通車,秦巴深山環線的西鄉峽口至駱家壩等3個項目建成投運,中心城區綜合客運樞紐站試運營。水利電力項目方面,漢江綜合整治平川段北岸堤防全線貫通,建成330千伏堅強環網并打通第二電源通道。城鎮基礎設施項目方面,中心城區107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2.02億元、占年計劃的108.85%,興漢新區、濱江新區的一批新項目建成投用,打通儻駱路、西環路南段等8條斷頭路,完成蓮湖路等10條城市主干道亮化改造,建成漢寧路西段、南大街南段截污干管,漢寧路地下綜合管廊及道路工程加快推進;9個省級重點鎮和文化旅游名鎮完成投資40.6億元。
(三)精準施策聚合力,三大攻堅戰成效明顯。脫貧攻堅方面,大力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建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451處,新改建通村水泥路564公里,略陽縣被評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主體工程提前竣工,危房改造1.6萬戶;產業扶貧成效明顯,帶動10.3萬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增收,城固縣產業扶貧經驗被省委胡和平書記批示在全省推廣;實施蘇陜扶貧協作項目269個,落實協作資金2.91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1萬人?!盎ヂ摼W+健康扶貧”應用項目被列為國家首批試點,鎮巴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佛坪縣率先脫貧摘帽;全年5.58萬戶18.47萬人脫貧、344個貧困村退出,漢臺區整體脫貧,留壩縣有望脫貧摘帽。污染防治方面,在全省率先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崗位責任清單;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扎實整改,成為督察“回頭看”期間全省唯一沒有下沉、沒有現場督辦環境投訴的市;強力開展秦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排查問題475個,完成整改458個、占任務的96.4%;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1天,成為全省唯一空氣質量十項指標全面完成、全面變優的市;河(湖)長制有效落實,272處入河排污口建檔立卡、精準管理,市、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中心城區污水直排問題基本解決,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漢江、嘉陵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完成土地污染狀況詳查,強化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和修復治理,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優化;“大棚房”清理整治扎實有效;造林23.91萬畝。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出臺和落實加強政府債務管理促進經濟發展《實施意見》、政府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方案》,不但實現了有效控增量、減存量、防風險目標,而且通過用足用活政策、有力保障了項目建設和民生事業資金需求;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規范市縣投融資平臺,市投控集團市場化運行模式為全市創出經驗,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四)補短強弱增后勁,動能活力加速釋放。扎實推進供給側、放管服、投融資等重點改革,園區創新發展、六大產業提質增效等26項具體改革創新措施陸續落地、助力發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市行政審批時間縮短30%,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做法得到劉國中省長肯定,不動產登記等方面經驗在全省推廣;國企“三供一業”移交全面完成。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61戶,1億元的綠色循環發展科技投資基金正式運營,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建成投用;申報發明專利795件,技術合同交易額2.16億元;榮獲省級科學技術獎10項、居全省第2位;成為全省第三個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市。積極探索開放融合新路,京東、啟迪控股、碧桂園、恒大等24戶世界或國內500強、行業100強企業落戶漢中;軍民融合、央地融合、部省市融合有力有效,國企進漢、省企入漢成果豐碩,簽約項目總投資1210億元;城固機場聯接11個航點,旅客吞吐量49.5萬人次、增長19.5%,貨郵運輸1156噸、增長83.4%。
(五)不遺余力惠民生,群眾福祉持續增進。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1萬人。有效保障11.68萬城鄉低保對象、1.98萬農村特困人口基本生活,醫療和臨時救助25.1萬人次,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8張。東辰外國語學校開工建設,北師大漢中學校成功落地,在全省率先啟動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超大班額治理和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完成省考指標,高考上線人數實現“七連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持續加強,組建全省首家政府主導的健康管理聯合體,市級三級醫院全面托管留壩、佛坪區域醫療服務。中心城區美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扎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通過第三方評估驗收,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成功,被新華網評為首批生態型城市;西鄉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留壩、佛坪躋身全省生態建設強縣行列;建成省級旅游特色名鎮、鄉村旅游示范村42個。改造棚戶區1.95萬戶,分配公租房4000套。改造電力“一戶一表”4.68萬戶,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10.05%。解決40.66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累計建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858個,免費開放221個“兩館一站”;凈增規上文化企業24戶、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4%。江濱體育公園和市體育運動學校建成投用。農業普查和地名普查工作獲全國先進,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工作在全國創造經驗。成功應對四輪強降雨、勉縣黃龍埡滑坡險情和“4·24”粗酚、“6·24”粗苯過境車輛泄露事件,并得到中省肯定。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繼續保持“雙下降”。食藥監管全面加強,信訪維穩扎實有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打掉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和涉惡犯罪集團、團伙36個,偵辦涉惡類犯罪案件578起,抓獲涉案成員838人,全市公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4.62%、比上年提升0.92個百分點。
(六)持之以恒提效能,政府建設不斷加強。持續深化“激情、干凈、超越”主題作風建設,扎實推進“思想奠基·黨性塑造”工程,深入開展“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等專題教育,嚴格落實“三項機制”,馳而不息轉作風。堅持市政府班子集體學法和重大事項專家咨詢制度,出臺《漢中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全年邀請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00余人次列席市政府重要會議,750件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全部辦復。“12345”政府服務熱線高效運行,“市長信箱”來信辦結率和人民網留言回復率均達100%。從嚴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實施意見、市委實施辦法,深入整治“慵懶散慢虛”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政府效能進一步提升。在年度社會評價滿意度調查中,“兩代表一委員”滿意度居全省第2位,人民群眾滿意度、營商環境滿意度均居全省第3位。
與此同時,人防、檔案、慈善、殘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紅十字會、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