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基層醫衛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的困境,寧強縣出臺《基層醫療機構人事激勵機制工作實施方案》,以“學歷補助+績效傾斜+精準幫扶”的組合拳,用“真金白銀”為基層醫療注入活力。
針對基層醫務人員學歷層次有待提升的現狀,該縣鼓勵在職人員參加符合執業準入政策的高等教育,后續取得國家認可的醫、藥、護、技類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在單位將為其報銷不低于50%的學費。
該縣選取禪家巖、二郎壩、巨亭等6個人居環境較艱苦的鎮衛生院,為在編在崗及臨聘滿1年的人員發放“偏遠崗位補助”,每月500元起,每年遞增100元,最高可達800元。年度考核合格后一次性發放上年度補助,且不得抵扣原有績效獎金,臨聘人員補助也不納入績效考核或基本工資核算。
村衛生室是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而服務人口少、位置偏遠的村衛生室,往往最難留住村醫。該縣精準篩選出38家村衛生室,認定為“困難村衛生室”,每月發放個人500元績效補助,且每年度動態調整。
為確保激勵政策長效運轉,該縣搭建了“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池”,由3家縣直公立醫院和9家中心衛生院共同“供血”——每家單位從醫療業務收入30%部分中,按實際補助金額提取資金繳入基金池,縣衛健局統籌管理、統一撥付,確保補助按時足額發放。截至2024年底,首批67.8萬元補助已精準發放至6家偏遠鎮衛生院的71名職工和31名村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