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漢臺區創新組建“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部門+科技部門+企業”的行業科技經紀人團隊,通過整合優勢力量,構建起產學研用融合新機制,為區域產業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發展能級注入新動力。
“之前找技術得‘漫天撒網’,現在有團隊精準對接,很快就和陜西理工大學的專家搭上了線!”陜西日新科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加超回憶道。在團隊的協助下,企業已與該校多位教授共同研發出多項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科研成果。這一轉變,正是“行業科技經紀人團隊”打通服務壁壘、搭建產學研橋梁的生動體現。
為推動企業技術突破,團隊聚焦技術供需匹配,一方面推動高校院所開放科研資源、共享實驗平臺;另一方面打通信息壁壘,靈活采用技術成果交易、“先使用后付費”等模式,讓科研端與產業端真正“同頻共振”,催生出實打實的技術突破。陜西理工大學張鵬超教授“移動機器人協同控制”實驗室與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漢中分公司聯合攻關,年節約成本數百萬元;西安交通大學賈康教授團隊與漢江工具公司攜手,針對“復雜刀具數字化設計、制造”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復雜刀具“國產替代”,讓本地企業在關鍵領域掌握“話語權”。
“行業科技經紀人團隊不僅服務企業,也為高校科研方向提供產業需求指引。”區科技局局長李晉雯表示,團隊深入挖掘企業技術痛點和人才需求,及時反饋至高校院所,推動辦學定位和科研方向與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讓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銜接更加緊密。
目前,轄區高校通過動態調整專業布局,為漢臺重點產業鏈培養高層次人才30名,組建校企見習基地5個,提升人才對產業需求的適應能力。同時,推動高校與企業建立“雙向賦能、長效共贏”的合作機制,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本地高校院所已與20余家企業達成常態化合作,其中陜西理工大學6名專家與本地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成功推動“低GI黑色雜糧控糖代餐產品”等多項成果在漢臺落地。
截至目前,漢臺區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材料3個重點領域的“行業科技經紀人團隊”已實現常態化運行。團隊累計走訪企業73戶次,收集創新技術需求25項,成功解決關鍵技術難題8個,以實打實的成效,暢通了產學研用各環節,為漢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