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突破口,創新念好“樹、延、辦、簡、轉”五字訣,推動人社事業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進,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樹牢服務理念,以思想武裝夯實黨建根基
市人社局始終將“民生為本、人民至上”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完善“三聚焦三學習”機制,持續強化干部黨性素養,增強服務意識。
聚焦大局學理論,武裝思想鑄初心。把政治理論學習放在首位,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厚植為民情懷。聚焦主責學政策,提升能力強擔當。局機關構建“五學聯動”機制,實施“傳幫帶”培育工程,深化年輕干部“火種計劃”,定期開展專家講座、科長講政策述職責、崗位練兵比武、法治知識競賽等活動,全方位提升干部政策業務能力。聚焦群眾學業務,調研改革破難題。建立縣級領導領銜調研制度,組織全局干部開展創新實踐活動,深入基層一線摸實情、找癥結、尋良策、促改革,實施改革舉措15項,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0余個。
延伸服務觸角,以“直達快享”拓寬服務半徑
積極將服務觸角向基層深度延伸,構建“直通快享”服務體系,讓政策紅利精準觸達,民生溫度可感可及。
在3個產業園區設立人社服務窗口,引導社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駐園服務,在人口密集的城鎮社區建成14個零工市場和12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在駐漢3所高校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驛站”,形成人社工作進園區、進社區、進高校的基層就業服務體系。建立人社專員聯系服務企業制度,遵循“隨叫隨到、不叫不擾”原則,組織全市575名人社干部點對點為園區企業提供招工引才、政策宣傳、社保經辦和紓困解難等服務,累計幫助企業招工引才1.6萬人,該做法獲省人社廳在全省推廣。整合跨部門資源,設立勞動監察仲裁“一站式”服務大廳、市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解中心,形成勞動監察、勞動仲裁、法院、工會等多部門聯動服務格局。統籌資源,建立“用工招聘+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勞動保障”一體化服務機制,構建勞動者就業、社保、維權全周期服務閉環。
辦好民生實事,以實績實效彰顯服務溫度
市人社局始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黨建成效轉化為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讓企業、群眾切實感受到服務溫度。
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面落實援企穩崗政策,今年密集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248場次,征集發布就業崗位20.5萬個,幫助3058名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吸納9238名高校畢業生在漢就業。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大力支持返鄉人員創業,培育創業孵化基地90個、特色勞務品牌20個,發放創業貸款7.87億元,扶持創業實體949個。圍繞地方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增收需求,優化技工院校、培訓機構專業設置21個,創建航空智造、智能制造、高端航空裝備產業學院3個。開展補貼性培訓2.3萬人,職業技能等級評價9165人,培育高技能人才601人,培訓后就業率、取證率、本地就業率分別提升至70.5%、53%和58%,實現“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探索社會保障模式,推動5839名超齡就業人員和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推行“集體經濟+社會資助”養老保險籌資模式,覆蓋142個鎮辦564個村(社區),為1020名參保居民提供542萬元個人資助;建立社保欠費問題聯合化解機制,協同稅務、財政、國資等部門幫助欠保企業紓困解難,確保社保政策惠及更多群體。實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行動,發展調解組織165家,培育勞動關系協調員190名,建成覆蓋市、縣區、鎮街和園區的四級勞資糾紛調解體系,勞動人事仲裁時效內結案率年均99.5%。協調成立漢臺區勞動權益維護中心,與四川省廣元市建立跨區域治欠協作機制,在縣區仲裁機構設立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今年累計為3230名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4067萬元,調解處理勞動糾紛262件、涉案金額2648.4萬元。
簡化辦事程序,以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
以“放管服”改革和“數智化”轉型為抓手,持續簡化辦事流程、優化服務方式,推動人社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加大“清事項、減材料、壓時限”力度,調整人社部門權責清單及服務事項清單。實施人社領域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推行“易事快辦、難事督辦、急事特辦”分類處置機制,開展創業套餐式服務,實現工傷保險待遇市級直發,大幅壓縮群眾辦事時間成本。創新監管模式,在欠薪治理領域推行企業ABC分類監管,建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根據信用等級差異化落實監管獎懲措施,顯著提升欠薪監管效能。強化多方聯動、齊抓共管工作機制,加強監管執法,保障好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等各類勞動者就業權益,切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培訓機構管理領域實行“紅黑榜”制度,倒逼培訓機構規范發展,成功培育20家高質量培訓機構,讓更多勞動者在“好就業”的基礎上實現“就好業”。開發“就業在漢中”和“安薪在漢”線上服務平臺,推動就業服務、欠薪舉報等高頻服務事項“掌上辦”。持續推進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實現204項人社服務事項網上辦理,開展高校畢業生高頻事項“打包辦”,開通職業年金待遇續發等24項社保經辦業務“不見面”服務,實現“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轉變工作作風,以隊伍建設強化服務保障
以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契機,推動干部作風從“管理型”向“服務型”根本轉變,營造務實擔當、廉潔親民的服務氛圍。
嚴格落實“五選三用”干部選用機制,優先獎勵重用實干擔當、主動服務的干部,樹立擔當作為先進典型24個,1名同志榮獲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作先進個人,以正向激勵引導干部主動服務。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決糾治“庸懶散慢虛浮冷硬”等作風問題;建立完善“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全面推行“一張笑臉迎、一段暖心話”微笑服務,以良好精神風貌與責任態度贏得群眾認可,全市人社政務服務事項好評率達100%。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一崗雙責”,深化人社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黨紀學習教育、警示教育、家風教育,定期排查就業資金、技能培訓、社保基金、人事考試、職稱評審等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點,引導干部知敬畏、守底線,為漢中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