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畢業季,各大高校畢業生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入職場“大干一番”。為助力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我市聚焦重點、細化措施、主動服務、精準施策,攜手畢業生共同迎接就業創業“大考”,答好求職“考題”。
政策護航,營造良好就業環境
我市現有大中專院校和中職學校22所,今年共有畢業生22683人,較去年增加1726人。
為進一步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變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為人才招引機遇,我市出臺了《高校畢業生融入漢中實施方案》《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六條措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等文件,積極實施了“五個一批”拓崗就業工程,體制內外雙向發力挖掘就業崗位,近兩年每年吸納高校畢業生在漢就業1萬人以上,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到94%、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家庭困難學生一直是就業政策的重點傾斜對象。我市各大中專院校強化困難群體“一對一”精準幫扶責任落實,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為每人至少提供3至5個針對性崗位信息,優先組織參加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實現有就業意愿的困難畢業生全部就業。
一項項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打開了“綠色通道”。截至6月11日,全市畢業生落實就業去向18851人,就業去向落實率83.11%。其中,留漢就業4259人,占就業人數22.59%;3所在漢高校應屆畢業生14069人,落實就業去向10394人,就業去向落實率73.88%;14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4971人,落實就業去向4933人,就業去向落實率99.24%;5所技工院校畢業生達3643人,落實就業去向3524人,就業去向落實率96.73%。
拓寬渠道,促進更加充分就業
在這個畢業季里,我市的畢業生們正忙著在各種校園招聘會和面試場地之間奔波著,全力以赴只為以更好的姿態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為了幫助畢業生就業,漢中職業技術學院于5月14日舉辦了2024屆農林、土建、汽車機電、經濟與管理類畢業生校園招聘會暨2025屆畢業生實習就業預定會,邀請青島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漢中市天漢景逸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104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就業實習需求崗位2988個。據不完全統計,有156名應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現場簽訂了就業協議,有600余名應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初步達成了就業意向。
招聘會現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張年輕的面孔都寫滿了期待與憧憬,他們手持精心準備的簡歷,懷揣著夢想與希望,在一片人海中尋找屬于自己的職業舞臺。該校土建類專業畢業生小吳在招聘會上為3家企業投了簡歷。他說:“今天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于自己要去工作的城市和崗位有了更具體、更清晰的認識,希望能被心儀的企業錄用。”
今年以來,我市把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扎實推進就業創業融入漢中,協助在漢高校扎實開展畢業生就業大型招聘活動,3所高校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699場次,參與用人單位3560余家,提供崗位信息3.7萬余條。與此同時,協同在漢高職校積極開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工作,充分挖掘優質校友資源、校企合作資源、在漢企業資源,3所高校走訪企業379家,開發崗位5262個。
指導幫扶,激發青年創業活力
盛夏六月,畢業學子紛紛背起行囊,迎著驕陽,奔赴人生下一站。他們有的已經找到如意的工作,有的還在躊躇徘徊,還有的走上創業的道路,開始為各自的事業打拼。張涵斌就是為自己夢想打拼的創業者。
今年23歲的張涵斌從咸陽師范學院畢業后,就回到留壩開啟了創業之路。去年7月份,他通過申請大學生創業補貼,聯合當地2個返鄉大學生創辦了有志青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墻繪、廣告、海報設計。
“我和公司團隊的成員都是從留壩走出去的大學生,大家都深愛著自己的家鄉,并懷揣著改變鄉村命運的夢想選擇再次回到這里。在創業期間,縣上的有關部門為我們提供了創業指導、資金補助等。未來,希望能把企業做大做強,吸引更多同學、朋友加入。”張涵斌說。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如今,越來越多像張涵斌一樣的返鄉大學生加入了創業大軍。
今年以來,我市出臺了《進一步支持返鄉創業的若干意見》《支持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20條措施》等創業扶持政策,累計建成創業孵化基地80個,返鄉人員投資注冊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6.3%,帶動本地就業人數增長17.2%。同時,深入推進“創業漢中”行動計劃,實行培訓指導、創業孵化、政策落實、擔保貸款、服務保障等全方位支持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47億元,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496.5萬元,直接扶持創業實體1508個,帶動就業3598人。